活动范文 > 教案 > 导航 > 2025彩色的梦教案(分享9篇)

彩色的梦教案

2025-06-17

2025彩色的梦教案(分享9篇)。

彩色的梦教案 篇1

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

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

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块的草坪,绿了;

大朵的野花,红了;

大片的天空,蓝了,

蓝——得——透——明!

在葱郁的森林里,

雪松们拉着手,

请小鸟留下歌声。

小屋的烟囱上,

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又大——又红!

我的彩色铅笔,

是大森林的精灵。

我的彩色梦境,

有水果香,有季节风,

还有紫葡萄的叮咛,

在溪水里流动…… 

彩色的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盒、聊”等 10 个生字,会写“彩、梦”等 10 个新字。会写 “彩色、脚尖、森林、雪松、歌声、苹果、精灵、季节”等词语。

2、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梦境

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昨晚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谁来讲讲你的 梦?

2、学生讲自己做的梦。

3、师:我昨晚想着今天要给孩子们上课,也兴奋得睡不着,感觉自己 也做了一个奇妙的梦。 我梦到自己仿佛有了魔力,我用脚尖轻轻一滑,大片的草坪绿了,到 处的野花都红了,天空也蓝了,蓝得可爱,蓝得透明。在葱郁的森林里, 雪松们手拉着手唱着歌、跳着舞。在一座小屋的烟囱上,结出了一个又大 又红的苹果般的太阳。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师:你们觉得老师的梦怎么样?

生:神奇、甜美。

师:看来大家都做过梦,今天我们也要学学《彩色的梦》 。

4、揭示课题《彩色的梦》 。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完成以下要求:

(1)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一认,实在不认识的请圈出来。

(3)找出文中的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4)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2、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

(1)将学生分成 4 个小组,每个小班读一个小节,看看哪个小组读得。

(2)认生字。同桌互相认生字,看谁还有不认识的生字,同桌教教他。

(3)强调存在困难的生字。 A 后鼻音:坪、囱、精、叮、咛 B 边音:聊

(4)将生字的拼音帽子去掉,再开火车读一读。

(5)将生字宝宝藏到词语中读一读。

铅笔盒 烟囱 森林 聊天 精灵 雪松 草坪

叮咛 歌声 葱郁 彩色 苹果 拉手 脚尖 季节

(6)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联系上下文思考。

葱郁:森林里的雪松长得很好,很茂盛。

叮咛:本文指紫葡萄叮嘱、交待。

3、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1)学生再读课文。

(2)请学生概括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3)师小结。 课文主要讲了我用画笔描绘了一个彩色的梦。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 10 个要求书写的生字,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 学们注意。

2、同学们互相提醒。

3、老师指导容易出错的生字。

(1)彩字的左上面的部分的写法。

(2)蓝字的上中下部分。

(3)森字三个不同的木字的写法。

(4)“般”字与“船”字的区别。

(5)“灵”字的“彐”部分没有出头。

4、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写生字。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童谣,读熟悉,读流利。

彩色的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彩色的梦》是一篇童谣,写的是小朋友用五彩的画笔,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是那么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盒、聊”等10个生字,会写“彩、梦”等10个新字。会写“彩色、脚尖、森林、雪松、歌声、苹果、精灵、季节”等词语。

2、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

3、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4、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力,突显个性,力求创新。

教学难点:感受梦的色彩情感,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盒、聊”等10个生字,会写“彩、梦”等10个新字。会写“彩色、脚尖、森林、雪松、歌声、苹果、精灵、季节”等词语。

2、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

一、创设情境,引入梦境

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昨晚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谁来讲讲你的梦?

2、学生讲自己做的梦。

3、师:我昨晚想着今天要给孩子们上课,也兴奋得睡不着,感觉自己也做了一个奇妙的梦。

我梦到自己仿佛有了魔力,我用脚尖轻轻一滑,大片的草坪绿了,到处的野花都红了,天空也蓝了,蓝得可爱,蓝得透明。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手拉着手唱着歌、跳着舞。在一座小屋的烟囱上,结出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般的太阳。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师:你们觉得老师的梦怎么样?

生:神奇、甜美。

师:看来大家都做过梦,今天我们也要学学《彩色的梦》。

4、揭示课题《彩色的梦》。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完成以下要求:

(1)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一认,实在不认识的请圈出来。

(3)找出文中的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4)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2、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

(1)将学生分成4个小班,每个小班读一个小节,看看哪个小班读得好。

(2)认生字。同桌互相认生字,看谁还有不认识的生字,同桌教教他。

(3)强调存在困难的生字。

A后鼻音:坪、囱、精、叮、咛

B边音:聊

(4)将生字的拼音帽子去掉,再开火车读一读。

(5)将生字宝宝藏到词语中读一读。

铅笔盒聊天草坪葱郁拉手

烟囱精灵叮咛彩色脚尖

森林雪松歌声苹果季节

(6)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联系上下文思考。

葱郁:森林里的雪松长得很好,很茂盛。

叮咛:本文指紫葡萄叮嘱、交待。

3、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1)学生再读课文。

(2)请学生概括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3)师小结。

课文主要讲了我用画笔描绘了一个彩色的梦。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10个要求书写的生字,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2、同学们互相提醒。

3、老师指导容易出错的生字。

(1)彩字的左上面的部分的写法。

(2)蓝字的上中下部分。

(3)森字三个不同的木字的写法。

(4)“般”字与“船”字的区别。

(5)“灵”字的“彐”部分没有出头。

4、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写生字。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童谣,读熟悉,读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2、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彩色的梦》里面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再读课文,了解各小节的内容。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多少个小节。

2、说说每个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1)第一小节讲了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

(2)第二、三小节主要讲了我编织的彩色的梦境。

(3)第四小节主要讲了我的彩色铅笔编织的彩色梦境。

三、品读课文,想象彩色的梦。

1、学习第一小节。

(1)请一小班的同学领读第一小节,其他小班的同学跟读。

(2)想象一下: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想象一下这一大把彩色的梦是什么?

(3)学生汇报: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4)长的可能是什么?圆的可能是什么?硬的呢?

(5)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可能是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的。

(6)生汇报。一是从“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二是从“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

(7)师: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他们在白纸上怎样跳蹦?你能想象出来吗?

(8)学生汇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2、学习第二小节。

(1)全班齐读第二小节,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2)学生汇报。

(3)师小结:草坪绿了,野花红了,天空蓝了,你还能照这样说吗?

(4)学生仿照着说一说。

如:天上的云朵,白了。

(5)出示句子“蓝—得—透—明!”这里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6)指导学生读一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请女生读第三小节,注意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2)雪松们拉手,烟囱上结苹果,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请孩子们读出惊讶的语气。

(3)“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引导学生认识拟人,就是把动植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他们人物的特点,比如这里雪松拉手,小鸟唱歌。

(5)请学生照样子说一个拟人句。

(6)“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这一句是比喻句,把烟囱上结的太阳比喻成苹果。

(7)请孩子们也说一个比喻句。

(8)“又大—又红!”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的是声音的停顿。

(9)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惊讶、惊奇、惊喜的语气。

4、学习第四小节。

(1)请男同学读一遍第四小节。

(2)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它描绘了大森林的哪些美景。除了第三小节讲的雪松拉手和烟囱上结太阳,你还知道哪些呢?

(3)请同学汇报。

(4)我的彩色梦境是什么样的?

(5)还有紫葡萄的叮咛,紫葡萄叮咛了些什么?联系上下文让孩子们说一说紫葡萄说了些什么?

(6)请同学们汇报。

(7)指导学生朗读。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

2、仿照课文的第2小节和第3小节写一写。

3、全班交流。

4、老师评比表扬。

五、老师总结。

每个人都有一个彩色的梦,让我们为编织这个美丽的彩色梦境而努力吧!

六、作业。

1、写出自己用彩色铅笔描绘的彩色梦境。

2、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

彩色的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品词析句,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故事结局,让学生,体会想象力的美妙。

3、通过续编故事,放飞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联系生活体会想象力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以及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进而珍视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品词析句,体悟想象的美好。

3、续编故事,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感受想象力

师:(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和我一起张开心的翅膀,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魔力词语”。什么意思呢?我先做个示范,第一个词语是时间——白天——上课——语文课——张老师——《心的翅膀》。大家明白了吗?

好,现在我给出第一个词“秋天”和最后一个词“金牌”看看你用怎样巧妙的词语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我们比一比谁想得最巧,谁想的最妙?

二、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

师:游戏我们先做到这,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十一课《心的翅膀》。还记得课前的预习作业吗?在预习中已经布置了生字词的学习,现在我来检查朗读,请大家打开书。我们请小组的2号同学来分段朗读课文。请每组的二号同学做好准备,我不一定会让你读那一段。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及时纠错。

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及时纠正

师:同学们读的都不错,可见大家的预习作业做的很好,我想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下去,我们会节省很多很多的课上时间,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交流讨论了。

2、理清文章脉络

师:课前大家还思考了这样的问题,“同一个故事开头有哪几种不同的结局?”谁来概括着说一说

生:(概括说)

板书:

故事结局

“我”的先生什么都没有

“我”的同事多干掉几只鸡

“我”的学生吃掉太阳

师:这不错,通过我们课前的思考和课上的交流,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同一个故事开头,因为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想象,却引发了不同的`故事。

三、出示中心话题

师:这些不同的故事结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并结合着课文中具体的词语来说一说你的理由。

a)出示中心话题

中心话题:这几种故事结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说一说你的理由,并体会着读一读。

师:这个问题我们已经预习了,我看到同学们已经在书上做了批注,现在请大家把你圈点批注的内容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一会我们请每组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好,现在开始小组交流。

b)全班交流

(一)“我”学生的故事——精彩生动

预设1、“胖男孩——狐狸决定吃掉太阳,绞尽脑汁想计策”

让学生说为什么“精彩生动”?

1.没有局限在狐狸、鸡两个事物,而是由此联想到另一事物“太阳”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正是前面的两个大人没做到的,这是他的精彩之处!

2.还有他生动的地方:“绞尽脑汁”

(1)绞尽脑汁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从“绞尽脑汁”可以让你体会到精彩生动?

(3)想象狐狸绞尽脑汁的样子

(4)体会着读一读

小结:胖男孩真是一个敢想的孩子,他不仅让狐狸像人一样,而且打破了思维局限,没有让狐狸和公鸡较上劲,而是想到了太阳。真是大胆、奇特啊。

预设2、“小女孩:‘一天早晨,它一路向东狂奔,跨过——穿过——冲进——转来转去——疲劳过度而死去’”

围绕“为什么更精彩更生动?”

(1)为什么这些动词让你感到了“精彩生动”?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画面

(3)那就让我们跟随着“小女孩”的想象,来想象这个场景吧。谁来体会着读一读

小结:小女孩的这个故事,他连人物具体动作的细节都想到了,她把狐狸都想活了。这不就是精彩吗?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进入到精彩的画面来读一读吧。

谁能把这个故事读活(1、2个学生)

谁还能把这个故事讲活了?(1、2个学生)

预设3、“小眼睛:‘狐狸跑到山顶——心急如焚——愤然跃起——蹿下了山崖’”

1、从那些语句读出精彩的?

“心急如焚”

(1)心急如焚什么意思?

(2)为什么从“心急如焚”可以体会到故事的精彩?

(3)它他当时想了些什么?

小结:小眼镜都想到狐狸的心里去了,这么细致入微,真是精彩啊!

体会着读

预设4、另一个小女孩“忽然发现太阳——弹弹——舔湿手掌——高兴劲就别提了——”

1、说精彩生动的理由。

故事的生动是因为动词描写

(1)为什么从这些词可以让你感到生动?

(2)狐狸在“弹弹灰尘,舔湿手掌”的时候心里会想写什么?

(小女孩的精彩之处正是她细致的想象,想到了人物小小的动作,细小的表情,这种细密与丰富正是她的精彩。)

故事的精彩是因为构思的巧妙

(3)忽然发现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是一种惊喜,一种窃喜

小结:这个小女孩的想象太奇妙了,他不仅想到了人物的动作心理,而且构思还很巧妙,让狐狸意外的遇到了太阳。这种巧妙的构思不也是精彩吗?

2、体会着读一读,讲一讲

总结:孩子们的想象大胆,他们敢于跳出狐狸和公鸡,而想到了太阳,并且想得又是那么巧妙,细致,这种奇思妙想就是想象带给我们的精彩。

(二)成人的故事

师:大家刚才一直再谈论孩子们的故事,别忘了还有“我”先生和“我”同事呢?他们的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1、“我”先生就没有故事。

2、“我”同事的故事没意思

追问:为什么没意思?

小结:是啊,他们枯燥的语言,毫无发散思维方式的思考,没有了美丽的童话故事。

总结:这些故事,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一个简单的故事因一个个精彩的想象会一下子生动了起来,活起来了,也正因为这美好的想象,我们感受到了童话故事带给我们的乐趣,生活的美好。

四、理解“心的翅膀”

师:这节课我们一直在交流想象给我们带来的美妙,那现在你一定对“心的翅膀”有更丰富的理解,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生:(2、3个学生说)

五、联系生活,体会想象对人生的重要,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师:是啊,想象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竟是如此的重要,如果没有想象我们就不会读到《哈里波特》就不会认识猪八戒和孙悟空。如果没有想象,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引力”这个词。就不会乘坐着飞机周游世界。建筑师因为想象为我们设计了经典伟大的建筑。像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就是源于设计师约翰.乌特松看到了爆开的桔子。当然,丰富的想象力并不是要让我们成为一个这样的人,而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多一分童心,让我们的生活多一分快乐,多一分精彩。

师:所以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说“孩子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很高,飞得很美。”大家还记得这个单元的单元文化主题吗?这个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在少年,我要飞翔”老师希望你们能保有这对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美。那么如何让这对翅膀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强健呢?他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的生活态度,丰富的知识阅历。本单元的其他文章中我们会一一学习。

彩色的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 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2、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彩色的梦》里面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再读课文,了解各小节的内容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多少个小节。

2、说说每个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1)第一小节讲了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

(2)第二、三小节主要讲了我编织的彩色的梦境。

(3)第四小节主要讲了我的彩色铅笔编织的彩色梦境。

三、品读课文,想象彩色的梦

1、学习第一小节

(1)请一小组的同学领读第一小节,其他小组的同学跟读。

(2)想象一下: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想 象一下这一大把彩色的梦是什么?

(3)学生汇报: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4)长的可能是什么?圆的可能是什么?硬的呢?

(5)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可能是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的。

(6)生汇报。一是从“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 。二是从“我的彩色 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 ”

(7)师: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他们在白纸上怎样跳蹦?你能想 象出来吗?

(8)学生汇报。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2、学习第二小节

(1)全班齐读第二小节,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2)学生汇报。

(3)师小结:草坪绿了,野花红了,天空蓝了,你还能照这样说吗?

(4)学生仿照着说一说。 如:天上的云朵,白了。

(5)出示句子“蓝—得—透—明! ”这里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6)指导学生读一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请女生读第三小节,注意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2)雪松们拉手,烟囱上结苹果,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请孩子们 读出惊讶的语气。

(3) “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引导学生认识拟人,就是把动植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他们人物的 特点,比如这里雪松拉手,小鸟唱歌。

(5)请学生照样子说一个拟人句。

(6) “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这一句是比喻句,把烟囱上结的太阳比喻成苹果。

(7)请孩子们也说一个比喻句。

(8) “又大—又红! ”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的是声音的停顿。

(9)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惊讶、惊奇、惊喜的语气。

4、学习第四小节

(1)请男同学读一遍第四小节。

(2)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它描绘了大森林的哪些美景。除了第三小节讲的雪松拉手和烟囱上结太阳,你还知道哪些呢?

(3)请同学汇报。

(4)我的彩色梦境是什么样的?

(5)还有紫葡萄的叮咛,紫葡萄叮咛了些什么?联系上下文让孩子们说一说紫葡萄说了些什么?

(6)请同学们汇报。

(7)指导学生朗读。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

2、仿照课文的第2小节和第3小节写一写。

3、全班交流。

4、老师评比表扬。

五、老师总结

每个人都有一个彩色的梦,让我们为编织这个美丽的彩色梦境而努力吧!

六、作业

1、写出自己用彩色铅笔描绘的彩色梦境。

2、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

彩色的梦教案 篇6

活动意图:

怎样让孩子对诗歌产生学习兴趣,在理解诗歌的同时,并有感情的抒发?对于小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次活动通过一个小秘密,引发幼儿的兴趣,为以后小花、小草的梦埋下伏笔,经过幼儿和老师共同努力,用肢体语言创编《彩色的梦》,在加深幼儿对诗歌理解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抒发了内心美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学习朗诵儿歌,尝试用肢体动作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3、模仿儿歌句式进行创编,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彩色的梦》教学挂图等。

活动过程:

1、通过一个小“秘密”,激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尝试诉说自己的梦。

“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小秘密,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很神奇的梦。梦见老师会飞了,一会儿飞高了,在蓝蓝的天上享受温暖的阳光,一会儿飞低了,亲亲绿绿的小草,闻闻花香……可真美呀”

“小朋友你们睡觉的时候做过梦吗?”

“有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他梦到过什么?”

2、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小花、小草、白云等梦的颜色,并用儿歌中的语言说出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除了我们喜欢做梦,小花、小草也很喜欢做梦哦!而且他们的梦还有颜色呢!”

“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挂图,看看他们的梦是什么颜色的?”

“小草的梦,是什么颜色的?小花的梦,是什么颜色的……”

3、师幼共同学习儿歌《彩色的梦》,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达情感。

“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

“云朵爱做梦,梦是蓝蓝的”

“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老师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小花、小草、白云,加深对儿歌理解的同时,抒发美好情感。

4、鼓励幼儿想象,仿编儿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除了小花、小草喜欢做梦,还有很多可爱的`动物、植物也喜欢做梦哦。”

“小朋友你来猜猜,还有谁喜欢做梦?它的梦是什么颜色的?”

活动小结:

这节活动课,幼儿通过肢体+语言的形式,将《彩色的梦》很优美的呈现。结尾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有的孩子说:“蝴蝶爱做梦,梦是彩色的;有的孩子说:“葡萄爱做梦,梦是紫色的……”真是让我很感叹: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彩色的梦教案 篇7

《彩色的梦》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充满了童心和智慧。诗歌语言优美、节奏明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丰富的想象,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彰显出了语言的表现力,更贴近儿童的内心世界。

一、整体感知,品读诗意: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用词也非常讲究。在童诗中彩色铅笔化身大自然的精灵,滑着轻盈的舞步,从碧绿的草坪、鲜艳的野花,湛蓝的天空“蹦跳”到葱郁的森林,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此时呈现一幅多媒体课件,配上美妙的音乐,在这样的意境中,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整体感受诗歌的美。

二、借助多媒体课件,想象梦境:

课堂上,我先配乐范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读的美,进一步激发他们读诗歌的兴趣。他们自由读诗歌时我提出读书的要求,请听的同学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有的说“大块的草坪,绿了”,看出春天万物生长,草木葱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有的说“大多的野花,开了”,让人感觉春天的`到处是花团锦簇“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是那样地柔和,那样地舒服,小鸟也与阳光共舞。此处呈现多媒体课件“大块的草坪”“大多的野花”“大片的天空”,引导学生逐渐“由画到话”,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读着诗歌,发挥想象,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

美美的诗歌浓浓的情,我让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喜爱读诗歌。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唤醒学生的情绪、情感,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真切之感对所读的文本语言进行体验,加深理解,有所领悟。

三、挖掘文本,补白想象:

那脚尖划过的地方还会有什么?此处的提问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有兴趣的同学也学着《彩色的梦》的写法创作一首儿童诗。由刚开始的换词仿写,到后来的句子仿写,再然后是小节仿写,最后几个人仿写的诗歌合在一起,组成一篇诗歌。最后,让他们配乐诵读自己编写的儿童诗,学生的自豪感得到了展现。想起来就很不错的创意!

四、搭建舞台,展示精彩:

胸有成竹的孩子能体会到上台展示带来的愉悦感。这节课中,有学生多次配乐诵读展示,配乐诵读原诗歌和学生自己编写的诗歌。展示给学生带来了足够的自信,为他们搭建了快乐的舞台。

儿童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的,的办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借助课件为孩子插上那想象的翅膀,给孩子展示自我的空间,去放飞他们的理想。

彩色的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借助课后注音、熟字换偏旁认读“盒、聊”等9个生字,按正确笔顺书写“彩、梦”等9个字,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理解并会写“脚尖、森林、雪松”等8个词语。

2.阅读与鉴赏:朗读课文,并结合插图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3.表达与交流: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给诗歌标上小节号。

任务二:分类学词,朗读展示

1.读准词语:精灵 叮咛 草坪 葱郁 烟囱 一般 铅笔画 聊天 铅笔盒

2.借助图片理解“葱郁、烟囱”,联系生活识记“聊天”,熟字换偏旁:加一加:土+平=坪 口+丁=叮 口+宁=咛。

3.对比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彩、拉、精、般、结”,交流相同点,说说书写要点,教师范写,明确书写要点。

4.指名分节读诗,做到不拖音、不唱读、字正腔圆。其余同学倾听评价,及时改正错音。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诗歌,想一想:“彩色的梦”指的是什么?(彩色铅笔画出的梦境)

2.请四位同学来接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圈画,彩色的铅笔画出的梦都有什么?草坪、野花、天空、森林、雪松、小鸟、小屋、太阳。

任务四:走进诗歌,赏读品析

1.品读第1小节。彩色的铅笔是什么样的?梦为什么是“一大把”?

(1)猜:彩色铅笔躺在铅笔盒里会聊些什么呢?

(2)讨论、想象,体会铅笔快乐的情感。

(3)指导朗读,轻读“聊天”,重读“跳蹦”,读出快乐。

(4)采访小铅笔,仿说句子。

(5)男女生对读。

2.想象画面,诗画相融

(1)彩色铅笔给我们画出了许多的梦,你喜欢什么样的梦呢?

(2)品读第2小节。脚尖滑过,画了哪些彩色的梦?(绿色的草坪、红色的野花、蓝色的天空。)

(3)抓住破折号,指导学生读好“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

(4)细读第三小节,思考:彩色铅笔还画了些什么?(森林、雪松、小鸟、小屋、烟囱、太阳)

(5)看图:拉着手的雪松是什么样子的?想象画面:小鸟会留下怎样的歌声?想象小鸟歌唱时的快乐,读出喜爱之情。烟囱上“结”了什么?重点读好“苹果般的太阳”,想象苹果的香甜,读好“又大——又红”。

(6)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思考:“我”的彩色铅笔还画了什么?(水果、风、紫葡萄、溪水……)用“我的彩色梦境,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

任务五:总结诗歌,体会情感

1.“我”的彩色铅笔画出了这么多美丽的梦,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体验这奇妙的梦吧!

(1)师生配乐朗诵诗歌。

(2)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交流小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任务六:图片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1.结合动图,补充诗歌

(花儿蝴蝶动态图)在葱郁的森林里,花儿 ,请蝴蝶 。

(池塘图片)在热闹的池塘里, 请 。

2.发挥想象,创编诗歌

(1)既可以写写老师给出的,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写你想到的,根据第3小节创编诗歌。

3.小组交流,分享诗歌。

板书设计:

设计:潘丹,新沂海门中学附属学校语文教师,盐城市滨海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优质课一等奖,新沂市语文基本功一等奖、班主任基本功一等奖。

彩色的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理解儿歌内容,学会朗诵儿歌,培养幼 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2、能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活动重点:

幼儿能完整地朗诵儿歌。

活动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充分发挥想象。

活动准备:

小草、小花、白云的图片、头饰。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引领幼儿进入教室。

(二)情境表演,引入课题

1、小草、小花、白云、宝宝入场。教师让幼儿看看来了什么客人?大家欢迎!告诉幼儿"客人很累了想休息一会儿。"

2、播音乐"摇篮曲",客人入睡。教师旁白:小草、小花、白云、宝宝睡着了,他们进入甜蜜的梦乡,做着美丽的梦,他们的梦是怎么样的?

3、曲完,客人逐个伸懒腰醒来。

小草:我梦见绿绿的小草。

小花:我梦见红红的小花。

白云:我梦见蓝蓝天上飘着白云。

宝宝:我梦见五颜六色的花。

(三)学习儿歌过渡语:小草、小花、白云、宝宝的梦美极了。这么富有诗意的梦,我真想用一首诗来表达。

1、出示挂图,教师有感情朗读儿歌。

2、采用整首朗读,对答式朗读学习儿歌。

讨论:小朋友你们做过梦吗?能跟老师说说你梦到了什么吗?

提议:我们来表演一下小草、小花、白云、宝宝好吗?找几个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表演小结:这是一首很美的诗,诗中好象有一幅美丽的画,小朋友一边朗读一边仿佛看到一片绿绿的小草,满山遍野红红的花,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和可爱的宝宝睡梦中甜甜的.笑

(四)音乐游戏"大家爱做梦"幼儿分组戴上拟人化头饰,随着音乐"摇篮曲"自由做动作,表示在梦境中,一曲停下,幼儿蹲下。

教师提问:如小草爱做梦,梦是怎样的?反复几遍活动延伸引导幼儿想象:还有谁会做梦?它的梦是什么颜色的?用儿歌中的话说出来。

本文网址:http://www.tui7.com/jiaoan/6527.html